梁栋才
进了太阳集团北门,正对着有一条直直的柏油路向南延伸到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的北墙。在路的两旁,有两排绿油油的松树像哨兵一样列队站岗。它们已经站了四十二年岗,虽然有些松树由于终年劳累、风吹日晒己经弯下了它原本挺拨的身姿,但它们见证了母校四十二年的历史沧桑和人文变迁、也留下了母校兴旺发展的历史印记。
那两排松树,是我们太阳集团历史系八〇级男生们种下的……!
一九八〇年九月,我们班四十二名同学考入了内蒙古师范学院历史系学习。那时学校最宏大的建筑就是文史楼,其次还有物理和化学楼,以及图书馆等,全校员工不及三千人。树木植被绿化更是少的可怜,北门直通南边的路两边的植被也是稀稀拉拉。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把种北门两边树的任务交给了我们历史系八〇级的男生。
那是一九八〇年的十二月份,天寒地冻、泼水成冰。学校总务处负责绿化的曼楚日克老师带领我们班全体男生进行植树劳动。我们要种的松树是将小树移植栽种。我们先在路两边挖好直径一米深八十公分的的树坑,再到呼市城南的苗圃挖出树种,树种要用直径六、七十公分的冻土包着,然后装车运到学校栽入事先挖好的树坑。
那年的天气十分寒冷,土地冻的像水泥一样,镐头刨下去镐把震的手发麻,地上也就凿下几个不深的小坑,刨一个树坑往往需要两个人一上午的时间,而且还累的气喘吁吁。去挖树苗就更费工了,树苗大约有水杯粗、要先将树苗周围转圈挖,边挖边向里掏,最后将冻土球连同树苗一起挖出,再将树苗装上学校的解放牌汽车的车斗里连同我们运往学校。
那时班里的男生大都十八九岁,正是长身体的年龄。强体力劳动后,早己饿得饥肠辘辘、头昏眼花。学校当时还没进行伙食改革,是吃份饭,人不分男女一律两勺子菜拌饭或一份菜两个玉米面发糕。这点饭对于正长身体且进行了强体力劳动的年轻人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学校也没有任何补助或特殊增加饭菜。我们只能到校外去买白焙子补充。白焙子好香啊!
劳动虽然是艰苦的,但看到我们种下的小树整齐排列在学校的道路两旁、心中时时升起欣慰和满足!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觉己过去四十二个年头,那排松树依然耸立在路两旁,尽管有的松树已经累弯了腰;但仍不失生命的倔强和品格的高洁!它必将和母校一样,迎来风雨、更见彩虹。
母校的那排松树!
作者系1980级历史系系友、外国语公司党委书记(退休)、太阳集团员工基金会理事长
二〇二二年六月